首页

【祖国好 家乡美】“我们的学校比家里好”

发布时间: 2024-08-05 00:00:11 来源:华体会软件-门系列

  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认线日早晨,在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六年级五班的教室里,班主任老师解萌萌借着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尽,给孩子们讲授着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在集声、影、网以及远程操作于一身的智能黑板上,播放着讲解春节的由来和各地习俗的视频,全班42名学生聚精会神地接受着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

  15分钟的视频和动画演示,让学生闹日措很快掌握了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回答环境,闹日措不仅准确地回答了问题,而且还能举一反三举出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等不同的春节文化。从小喜欢看书的闹日措,虽然在学校图书角早看过了民间传统文化类的图书,但她觉得视频和动画的加入,更能吸引她的关注,展示的内容也记得更牢。

  才13岁的闹日措自然不懂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然而解萌萌对此深有体会。在解萌萌宿舍书桌的抽屉里,存放着多年来的备课笔记。2011年至2015年还是厚厚的备课本,她清晰地记得那时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板书式授课,45分钟的课时,近一半的时间是背对着学生,在黑板上急速地写着知识点,讲解和提问的时间分别只有十多分钟。2016年至2021年备课本变成了幻灯片,制作幻灯片成了她备课的主要方式。2021年之后备课变成了电子文档,教学视频、动画素材、知识点延伸链接,通过电脑、手机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投放到智能黑板上。

  解萌萌和记者说,教学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不仅解放了教师费时费力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手,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而且还能通过视频、动画,让学生更为直观和立体的了解内容,把听懂、读懂内容,变成了看懂、理解、欣赏内容,让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

  “以前粉笔是定量领取的紧俏货,而如今一盒粉笔能用一年,都不稀得领。”时代在发展,一个偏远地区的寄宿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没有落在时代的后面,这是解萌萌从教11年来最大的体会。粉笔主角光辉的陨落,也印证了甘德县的“教育优先”理念,2013年至2023年,甘德县在教育上的投资在逐年增长,从7800多万元增长至了近2亿元。中小学学生人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接近5平方米;当地学生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设施价值,人均达到了930多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甘德县环境最好,信息化程度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地方只有学校。

  走过教学楼前铺满防滑地砖的小道,路过全是塑胶材质的室外体育场,穿过种满松树的花坛,眼前拥有96间宿舍的楼房就是闹日措的宿舍所在地。近20平方米的宿舍内,防滑地板砖反射着从双层玻璃的保温窗中射来的阳光,4组钢架结构的高低床上铺着厚厚的褥子,叠得整齐的被子上还放着一条羊毛达到了90%的毛毯。

  每年8个月学习生活都在学校,闹日措家远在40多公里外,家里的父母从不为她担心。

  在记者前来采访的4天前,闹日措在学校开展的每月一次学生生活和饮食意见征求活动中,在纸条上写下了:“喜欢喝汤,但汤太少”的意见。“提出这个意见的孩子很多,我们第二天就实地调查,发现确实属实从而确保了供应。”主管学生生活的副校长才加说,学生合理的诉求我们都会满足。

  不仅如此,甘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还设有定期的家长座谈会,就生活环境和一日三餐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如今学校食堂的菜谱已多达40多个种类,确保学生每天都能吃到不同口味的食材。看着眼前优越的生活环境,才加感慨之余想起他1983年上寄宿小学时的境遇:每隔一两个月要抽一周的时间,拉着板车走20多公里捡牛粪用于取暖;宿舍和教室是一排排人字形的砖瓦平房,窗漏风顶漏雨;一日三餐不是拌炒面就是青稞馍馍就酸菜,最好的伙食就是炒米饭。

  从学校2011年建成开始,创造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是学校关注的第一个任务。“苦什么也不会苦了教育苦了孩子。”才加和记者说全校千余名学生在这里享受着高品质的学习和生活,但不用花一分钱。所有生活开支均来源于国家每年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的1700元助学资金,以及每年每生100元的三江源地区学生生活补助,以及从州一级到县一级政府拿出的教育预算资金。甘德县是欠发达地区,但在教育投入上从不吝啬。2023年财政收入只有21亿多元,投入教育的资金就接近了10%,教育投入是全县最大。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甘德县虽然欠发达,但像闹日措一样,当地的所有孩子都在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将倾力回馈曾经享受过的这份“好和美”。

  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果洛州,从事校外素质教育的人才资源和机构都很匮乏,假期为了能让孩子“归笼”很多社区都自发地开设起了“托管班”。[详细]

  为解决农牧区师资力量短缺、办学水平不高等问题,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果洛州借助上海市对口支援的契机,在西宁建设了一所面向全州适龄青少年的中学。[详细]

  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加大职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力度,优化职业教育办学结构,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人才教育培训与产业链有效衔接,拓宽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渠道。[详细]

  信息声明纠错热线中国西藏网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中国西藏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